精选79句李白写的黄鹤楼古诗大全

dos句子迷
评论 2024-02-01 15:05:09 浏览

一、李白写的黄鹤楼古诗

1、这是一首跟崔颢的《黄鹤楼》感情基调不太一样的诗,但李白的较量并没有到此结束。他觉得自己没办法在黄鹤楼上写下一首与崔颢一样的诗,那就跑去金陵(今江苏南京)找个地方写首更厉害的诗吧!

2、诗的第四句正是写李白送别诗友时的惜别深情。“孤帆远影碧空尽,唯见长江天际流。”表面看来这两句诗全是写景,其实却有着诗人鲜明的形象。“孤帆”绝不是说浩瀚的长江上只有一只帆船,而是写诗人的全部注意力和感情只集中在友人乘坐的那一只帆船上。

3、因此,我们在评判一个诗人时,应该联系整体来看,而不应只着眼于局部。

4、坐在黄鹤楼中,听着耳边传来《梅花落》笛曲,感觉江城五月梅花满天飘落。梅花虽美,可却是是寒冬开放的,江城五月落梅不免给人以凛然生寒的感觉,这正是诗人冷落心情的写照。

5、远方的景,新的生活

6、昔人已乘白云去,此地空余黄鹤楼。

7、那花团锦簇、绣户珠帘,繁荣而又太平的景象。孟浩然要去的地方真是好地方,时间也选择得恰当。李白对友人的这次旅游自然十分欣羡。“烟花三月下扬州”这清丽明快的诗句,正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愉快与向往。但李白又是富于感情的诗人,当友人扬帆远去的时候,惜别之情油然而生。

8、释义:向东眺望黄鹤山,只见黄鹤山威势雄伟横出于半空之中。

9、李白寓居安陆期间,结识了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,并很快成了挚友。公元730年(开元十八年)三月,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(今江苏扬州),约孟浩然在江夏(今武汉市武昌区)相会。几天后,孟浩然乘船东下,李白亲自送到江边。送别时写下了这首《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》。

10、释义: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,告别了黄鹤楼,在这柳絮如烟、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。

11、这样的李白,可爱真性情,有才华,而这正是他千百年来为后人所喜爱的原因吧!

12、清代沈德潜曾评价李白:“七言绝句以语近情遥、含吐不露为贵,只眼前景,口头语,而有弦外音,使人神远,太白有焉。”(《唐诗别裁》卷二十)

13、总为浮云能蔽日,长安不见使人愁。

14、故人西辞黄鹤楼,烟花三月下扬州.

15、李白狂的一首诗,古今无人能比

16、《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》李白。故人西辞黄鹤楼,烟花三月下扬州。孤帆远影碧空尽,惟见长江天际流。《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》李白。一客去长沙,西望长安不见家。黄鹤楼中吹玉笛,江城五月落梅花。《望黄鹤楼》李白。东望黄鹤山,雄雄半空出。四面生白云,中峰倚红日。岩峦行穹跨,峰嶂亦冥密。列仙人,于此学飞术。一朝向蓬海,千载空石室。金灶生烟埃,玉潭秘清谧。地古遗草木,庭寒老芝术。□予羡攀跻,因欲保闲逸。观奇遍诸岳,兹岭不可匹。结心寄青松,永悟客情毕。

17、“故人已乘黄鹤去,此地空余黄鹤楼。”故人已经乘着黄鹤去了远方,再也没有回来,这里就只剩下黄鹤楼。这句诗应该是诗人听说了辛氏酒楼和黄鹤之间的故事后有感而发。

18、世事难料,我竟一下就成为贬官,远谪长沙;西望长安,云雾迷茫,何处才是我的家乡?

19、一为迁客去长沙,西望长安不见家。

20、李白写完,搁下笔后怅然而去。

二、李白写的黄鹤楼古诗大全

1、译文:在黄鹤楼前的月光下,我忽然遇到了您这位从家乡峨眉来的客人。

2、昔登江上黄鹤楼,遥爱江中鹦鹉洲。洲势逶迤绕碧流,鸳鸯鸂鶒满滩头。滩头日落沙碛长,金沙熠熠动飙光。舟人牵锦缆,浣女结罗裳。月明全见芦花白,风起遥闻杜若香。君行采采莫相忘。

3、《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》作者:李白(唐代)故人西辞黄鹤楼,烟花三月下扬州。孤帆远影碧空尽,唯见长江天际流。

4、远远望去,鹦鹉洲上,花团锦簇,水气缭绕,那嫩绿的兰叶在微风中摇曳生姿,令人陶醉而感受到春天的温暖。

5、黄鹤一去不复返,白云千载空悠悠。

6、本有一腔“一拳捶碎黄鹤楼,一脚踢翻鹦鹉洲”的豪情诗意,但却被“崔颢题诗”生生止住,以至于“眼前有景道不得”!更是叹服崔颢之诗既在其前又在其上。而这首《醉后答丁十八以诗讥余捶碎黄鹤楼》便应是此事之后所作,从这首诗题目可知是一位“丁十八”的人作诗讥笑李白,李白醉后答诗。

7、梦党凝边塌,舟行或千里。

8、读了李白的这首诗,我仿佛看到了:老朋友孟浩然向李白频频挥手,一起在那告别了黄鹤楼,他在这柳絮如烟、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将去扬州远游。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,消失在碧空的尽头,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着天边奔流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朝代:唐代作者:李白原文:故人西辞黄鹤楼,烟花三月下扬州。孤帆远影碧空尽,唯见长江天际流。

9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(唐)李白gùrénxīcíhuánghèlóu故人西辞黄鹤楼,yānhuāsānyuèxiàyángzhōu烟花三月下扬州。gūfānyuǎnyǐngbìkōngjìn孤帆远影碧空尽,wéijiànchángjiāngtiānjìliú唯见长江天际流。诗篇名: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。唐代诗人李白作。黄鹤楼,在今湖北武汉。广陵,即今江苏扬州。全文为:“故人西辞黄鹤楼,烟花三月下扬州。孤帆远影碧空尽,唯见长江天际流。”前两句轻快流畅,意境优美。后两句情景交融,显示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意。是千古传唱的名作。表达了诗人与老朋友依依惜别之情。

10、岩峦行穹跨,峰嶂亦冥密。

11、《望庐山瀑布》日照香炉生紫烟,遥看瀑布挂前川。飞流直下三千尺,疑是银河落九天。《早发白帝城》朝辞白帝彩云间,千里江陵一日还。两岸猿声啼不尽,轻舟已过万重山。《赠汪伦》李白乘舟将欲行,忽闻岸上踏歌声。桃花潭水深千尺,不及汪伦送我情。《送孟浩然之广陵》故人西辞黄鹤楼,烟花三月下扬州。孤帆远影碧山尽,唯见长江天际流。《望天门山》天门中断楚江开,碧水东流至此回。两岸青山相对出,孤帆一片日边来。

12、从《李太白集》里,我们可以看到李白、孟浩然之间有着不少赠答诗。在《赠孟浩然》中,李白写道:“吾爱孟夫子,风流天下闻。红颜弃轩冕,白首卧松云。”可见李白对孟浩然是多么敬佩,两人的情谊是多么深厚。

13、故人已乘黄鹤去,此地空余黄鹤楼。

14、多次听说过许多仙人在这里学习飞身升天之术,一朝成仙飞间蓬莱仙境,流下的石室千年以来空空荡荡。

15、他没写过,据说他到黄鹤楼的时候叹服于崔颢的黄鹤楼诗,于是说“眼前有景道不得,崔颢题诗在上头”。因而,“谪仙诗人”难受、不甘心,要与崔颢一比高低;于是他“至金陵,乃作凤凰台诗以拟之”,直到写出可与崔颢的《黄鹤楼诗》等量齐观的《登金陵凤凰台》时,才肯罢休。这虽然是传言,但也挺恰切李白性格。《登金陵凤凰台》博得了“与崔颢黄鹤楼相似,格律气势未易甲乙”的赞扬。其实,李白的《登金陵凤凰台》,崔颢的《黄鹤楼诗》,它们同为登临怀古的双璧。

16、整州的人都笑我为狂客,

17、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?看江面烟波渺渺更使人烦愁!

18、我在巴东三峡时,西看明月忆峨眉。月出峨眉照沧海,与人长相随。黄鹤楼前月华白,此中忽见峨眉客。峨眉山月还送君,风吹西到长安陌。长安大道横九天,峨眉山月照秦川。黄金狮子乘高座,白玉麈尾谈重玄。

19、雪点翠云裘,送君黄鹤楼。

20、一朝向蓬海,千载空石室。

三、李白写的黄鹤楼古诗有哪些

1、诗人在黄鹤楼边送行,看着友人乘坐的船挂起风帆,渐去渐远,越去越小,越去越模糊了,只剩下一点影子了,后终于消失在水天相接之处,而诗人仍然久久伫立,目送流向天际的江水,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付江水,陪随行舟,将友人送到目的地。

2、译文: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,告别了黄鹤楼,在这柳絮如烟、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。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,消失在碧空的尽头,只看见一线长江,向邈远的天际奔流。

3、碧云朝卷四山景,流水夜传三峡声。

4、至于这首《醉后答丁十八以诗讥余捶碎黄鹤楼》不见于李白诗集,仅记载于宋代以后的文人笔记之中。是否确为李白所作,至今都众说纷纭,成为一个千古谜团!

5、碧空尽:消失在碧蓝的天际。尽:尽头,消失了。碧空:一作“碧山”。

6、骑黄鹤的仙人无所依凭。

7、这次送别孟浩然去扬州,是愉悦的。但是,友人就要离开,他也有悲伤,当看着孟浩然乘坐的小舟逐渐远去时,李白默默地望着那船渐行渐远,久久不回。

8、大家看这首诗,不论是形式还是意境都跟崔颢的《黄鹤楼》有相似之处,也就不怪乎后人说这是李白模仿崔颢之作了。

9、烟花:形容柳絮如烟、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,指艳丽的春景。

10、孤帆远影碧空尽,唯见长江天际流。 (唯 通:惟)

11、《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》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送别诗。首句点出送别的地点:一代名胜黄鹤楼;二句写送别的时间与去向:“烟花三月”的春色和东南形胜的“扬州”;四句,写送别的场景:目送孤帆远去;只留一江春水。

12、“晴川历历汉阳树,芳草萋萋鹦鹉洲。”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,鹦鹉洲上也是一片青绿,好一派生机勃勃的画面!很多人来黄鹤楼,大概是被这一句吸引而来。只是可惜,现在的黄鹤楼,既没有阳光下的汉阳树,也没有芳草萋萋的鹦鹉洲,这些已经只能存在于崔颢的这首诗里了。

13、说起关于黄鹤楼的古诗词,很多人第一时间就会想到崔颢的这首千古名篇《黄鹤楼》。《沧浪诗话》曾经评价曰:唐人七言律诗,当以崔颢《黄鹤楼》为第一!据说连李白读过此诗都自叹不如,无奈留下一句“眼前有景道不得,崔颢题诗在上头”后悻悻而去,自此从不题诗黄鹤楼。

14、崔颢题诗在上头,登临何必更冥搜。

15、后来,人们为了纪念这位诗人在黄鹤楼留下的此诗,在后来建成的黄鹤楼景区内的奇石馆内,还刻成了一块以崔颢题诗的浮雕石照壁,精美。

16、相传由东汉末年祢衡在黄祖的长子黄射大会宾客时,即席挥笔写就一篇“锵锵振金玉,句句欲飞鸣”(李白《望鹦鹉洲怀祢衡》)的《鹦鹉赋》而得名。

17、虽然崔颢早期“多写闺情”,但是他后期诗作的风格却变得雄浑奔放。这与其去过边塞之地有关。《河岳英灵集》的编者殷幡说崔颢是“晚节忽变常体,风骨凛然,一窥塞垣,说尽戎旅”。

18、昔日的仙人已乘着黄鹤飞去,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。

19、译文:雪花点缀着翠云裘衣,正当冬季,我在黄鹤楼携酒送你。

20、望黄鹤楼李白东望黄鹤山,雄雄半空出。四面生白云,中峰倚红日。岩峦行穹跨,峰嶂亦冥密。颇闻列仙人,于此学飞术。一朝向蓬海,千载空石室。金灶生烟埃,玉潭秘清谧。地古遗草木,庭寒老芝术。□予羡攀跻,因欲保闲逸。观奇遍诸岳,兹岭不可匹。结心寄青松,永悟客情毕你说的是这首是吗?这个可以肯定的是我们小学的时候没学过。你是问哪一年的小学.

四、李白在黄鹤楼写的所有诗

1、江边黄鹤古时楼,劳置华筵待我游;

2、它与蛇山脚下的武汉长江大桥交相辉映;登楼远眺,武汉三镇的风光尽收眼底。

3、唐代《元和郡县图志》也曾记载:孙权始筑夏口故城,“城西临大江,江南角因矶为楼,名黄鹤楼。”

4、作为唐代豪迈的诗人,李白自有一种傲视群雄的气质。

5、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,只留下了这空荡的黄鹤楼。

6、这首送别诗有它特殊的感情色调。它既不同于王勃《送杜少府之任蜀川》“海内存知己,天涯若比邻”那种意气风发的离别,也不同于王维《渭城曲》“劝君更尽一杯酒,西出阳关无故人”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。在这首诗里,表现更多的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。之所以会如此,是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,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、繁华的季节、繁华的地区相联系,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李白的向往,这就使得这次离别有着无比的诗意。

7、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,只留下空荡荡的黄鹤楼。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,千百年来只看见白云悠悠。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可辨,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。暮色渐渐漫起,哪里是我的家乡?江面烟波渺渺让人更生烦愁。

8、1957年建长江大桥武昌引桥时,占用了黄鹤楼旧址。所以1981年重建黄鹤楼时,就把黄鹤楼建在距旧址约1000米的蛇山峰岭上。

9、《山满楼笺注唐诗七言律》:人谓此必又拟《黄鹤楼》,似也。圣叹云:一蟹不如一蟹。以予观之,则殊未肯让崔独步也。前半亦是顺叙法,而却以凤凰台之二句展作三句,可见伸缩变化,皆随乎人,岂当为格律所拘耶?“芳洲之树何青青”,较“白云千载空悠悠”更具情趣。

10、词的上片重在写景。“茫茫九派流中国,沉沉一线穿南北。”浩瀚的江水在中部大地流淌,深长的交通干线贯穿南北。诗人极目远望,长江的辽远壮阔和铁路深长延伸,将祖国大地连贯在一起,充满了对中国大革命形势的忧思。“烟雨莽苍苍,龟蛇锁大江。”这是近景,体现了一种沉重、郁闷的气氛。对革命的形势有着清醒的认识,深切感受到四伏的危机。苍茫迷雾中被锁住的大江,与他的心境是相似的。

11、第二句“烟花三月下扬州”,紧承首句,写送行的时令与被送者要去的地方。“扬州”是东南都会,自古繁华,而“三月”又正是春光明媚,百花争艳的季节。诗人用“烟花”修饰“三月”,不仅传神地写出烟雾迷蒙、繁花似锦的阳春特色,也使人联想到处在开元盛世的扬州。

12、据一些典籍记载,一个是说崔颢早期作诗“多写闺情,流于浮艳。”另一个是说崔颢“娶妻唯择美者,俄又弃之,凡四五娶”。作诗流于浮艳,固然不好,但我们不能只看他早期的作品,还应看他的后期作品,看他有没有变化。再者,爱美之心人皆有之,如果崔颢只是喜欢美女,那也无可厚非。但如果崔颢真的是始乱终弃,那么也是一个品性恶劣之人。

13、在这座亭子的入口正门上,挂着一块写有“搁笔亭”字样的匾额。在入口处的亭柱上,还写有一副对联:

14、地宅荒古长满了杂草,庭中苦寒,芝术之类的药草皆已老去。

15、一为迁客去长沙,西望长安不见家。黄鹤楼中吹玉笛,江城五月落梅花。

16、眼前的景就像是你过腻了的生活,你已经懒得去翻它了。但是新的地方不一样啊,它就像是人生中未知的部分,是你想寻觅的新生活,即便这个新的生活可能也是差强人意的,但你还是不停的去寻找。

17、《黄鹤楼》名扬天下,凭借此诗,崔颢应该是知名度很高的吧。然而,历史中关于此人的记载并不多,除了与李白搁笔的典故和一句“唐诗人,有文无行。终司勋员外郎……”怎么个无行?并无记载。崔颢跌宕一生,一辈子只混了个太仆寺丞、司勋员外郎——一个不起眼的官,越发使人想探问个究竟。

18、观奇遍诸岳,兹岭不可匹。

19、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、繁华的季节、繁华的地区相联系,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李白的向往,这就使得这次离别有着无比的诗意。